燃煤过程中矿物质变化与颗粒物生成的研究

被引:25
作者
刘小伟
徐明厚
于敦喜
俞云
隋建才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武汉市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燃煤; 颗粒物; 粒径分布; 矿物质; 化学成分;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5.22.019
中图分类号
TQ534 [煤的燃烧];
学科分类号
0817 ;
摘要
该文利用沉降炉研究了燃煤过程中矿物质变化与可吸入颗粒物的生成特性。实验煤种为平顶山烟煤,煤粉粒径小于63μm,燃烧温度分别为1100℃、1250℃和1400℃,炉内燃烧气氛分别是空气和[N2]:[O2]=1:1。燃烧生成的灰样采用低压撞击器(LPI)按不同粒径大小从0.03~10μm分别采集,共分为13级。试验研究了颗粒物的排放浓度,颗粒粒径分布和元素构成。结果显示:排放的颗粒物粒径呈现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在0.1μm和4.3μm左右;随着燃烧温度的提高,PM10(10μm以下颗粒物)浓度增加很大;在[N2]:[O2]=1:1条件下燃烧与在空气条件下生成的PM10变化很大。文中分别对PM1.0(1.0μm以下颗粒物)和PM1.0+(1.0μm以上颗粒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XRF分析得知,峰值在0.1μm左右的颗粒其主要是硫酸盐类,SiO2和Al2O3在粒径为4.3μm左右的峰值中含量很大,表明后一个峰值主要是硅铝酸盐类。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炉内灰渣沉积物中矿物元素分布的电子探针分析 [J].
兰泽全 ;
曹欣玉 ;
周俊虎 ;
赵显桥 ;
饶甦 ;
周志军 ;
刘建忠 ;
岑可法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02) :117-122
[2]   痕量元素在气化产物中分布规律的研究 [J].
黄亚继 ;
金保升 ;
仲兆平 ;
肖睿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11) :210-214
[3]   300MW煤粉锅炉烟气中汞形态分析的实验研究 [J].
郭欣 ;
郑楚光 ;
贾小红 ;
林钊 ;
刘亚明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06) :189-192
[4]   粉煤颗粒粒度对燃烧特性影响热分析 [J].
姜秀民 ;
杨海平 ;
刘辉 ;
郑楚光 ;
刘德昌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2, (12) :143-146+161
[5]   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排放的研究现状 [J].
徐明厚 ;
郑楚光 ;
冯荣 ;
乔瑜 ;
晏荣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1, (10) :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