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综合预防及发病机制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29
作者
刘庆华 [1 ]
何礼贤 [1 ]
胡必杰 [1 ]
李华茵 [1 ]
陈雪华 [1 ]
高晓东 [1 ]
诸杜明 [2 ]
朱惠莉 [3 ]
机构
[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
[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监护室
[3] 上海华东医院呼吸科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通气机,机械; 肺炎; 预防; 发病机制; 交叉感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63.1 [肺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评价综合性干预措施对老年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价值,初步探讨VAP 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年龄>60岁、接受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者分为综合干预组(半卧位+持续声门下分泌物引流+促胃动力药——莫沙必利,A 组)和普通气管导管组(B 组),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ICU 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 发生率、病死率、归因病死率及相对危险度、VAP 致病菌与不同部位菌群一致率、2组口咽和下呼吸道美蓝发现情况。结果入组86例,A 组41例,B 组45例。B 组患者住院时间、ICU 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均长于 A 组,A 组与 B 组 VAP 发生率(34.1%比66.7%)、早发性 VAP 发生率(4.9%比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病死率、归因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 VAP 总发生率 RR 为0.259,95%CI为0.106~0.634,P<0.05。VAP 致病菌与消化道存在一致菌群,以晚发性 VAP 为主(P<0.05)。A组美蓝发现率和发现时间迟于 B 组。结论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 VAP 发生率;胃→下呼吸道感染途径是 VAP 发病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717 / 72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的影响
    柏宏坚
    何礼贤
    瞿介明
    胡必杰
    张杏怡
    陈雪华
    潘珏
    董荔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0, (08) : 23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