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冠心病)证候演变规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28
作者
于涛
曹洪欣
机构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 中国中医研究院
关键词
胸痹; 冠心病; 证候演变规津; 临床研究;
D O I
10.19656/j.cnki.1002-2406.2004.03.030
中图分类号
R256.22 [胸痹(真心痛)];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 4 8 2例胸痹 (冠心病 )病人进行临床跟踪 ,调查证候的分布、组合形式及证候的动态变化 ,结果发现 :胸痹证候分布广泛 ,临床以心气虚、心阳虚、痰浊、血瘀为多 ,分别占初诊的 4 2 .74 %、39.4 2 %、85 .2 7%、74 .6 9% ,证候常相兼出现 ,可单见 1证 ,也有 6证并见 ,初诊平均 3证以上并见 ,虚、痰、瘀、郁、滞在胸痹的发病过程中经常发生 ,并且互化。证候也是动态变化的 ,治疗后 4周、8周 ,2证组合迅速增多 ,由 13.2 8%增加到 2 0 .90 % ;3证、4证保持恒定 ;5证组合明显减少 ,由 14 .73%降到 4 .96 % ,说明临床病情复杂 ,证候错杂多见。随着治疗 ,病情得以缓解 ,证候组合逐渐简单化 ,本质矛盾逐渐显露。 2证组合和 3证组合常反映其证候复杂性的实质 ,多为阳虚血瘀证 ,阳虚痰阻证 ,阳虚痰阻血瘀证。证明心阳虚证、痰浊证、血瘀证等证候一经出现 ,往往贯穿疾病的始终 ,是胸痹主要证候 ,而寒凝证、气滞证、热郁证等为继发证候 ,构成了胸痹辨证施治的具体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5+76 +7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赵金铎等 主编,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