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粪便中检出疑似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被引:8
作者
刘占娥
热西担
曹学义
庄辉
王光明
刘崇柏
机构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防疫站
[2] 北京医科大学
[3]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4]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
关键词
非甲非乙型肝炎; 病人粪便; 病毒性肝炎; 廿面体; 粪便抗原;
D O 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032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首先在印度发现(Khuroo,M.S.:Am.J.Med.,68:818,1980),我国新疆南部地区自1984年开始相继发生流行(刘玉璋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9,1986)。1986年11月~1987年4月,在和田地区洛甫县又发生了局部爆发流行。经排除甲、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感染后,证明为一次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主要为青壮年。在流行区采集急性期病人粪便,用病人恢复期血清做免疫电镜,在甲,乙两名病人粪便中查见有清晰抗体桥的直径27~30nm的廿面体病毒颗粒集落。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50
页数: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