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的有机碳下限问题

被引:45
作者
彭平安 [1 ]
刘大永 [1 ]
秦艳 [1 ]
于赤灵 [1 ]
张善文 [2 ]
隋凤贵 [2 ]
李钜源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烃源岩; 有机碳下限; 微裂缝; 排烃;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8.04.013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深部石油天然气勘探在我国将越来越重要。我国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埋藏深,其生烃评价是深部石油天然气勘探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问题上的争论,提出了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的三个下限标准,即最低烃源岩的有机碳下限、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下限和形成大规模油气田的烃源岩有机碳下限。认为以往的争论是最低烃源岩、有效烃源岩下限的争论。通过文献整理、实验研究和计算,认为海相碳酸盐岩普遍存在的Ⅱ型有机质,其最低、有效油源岩的下限值可能在0.1%和0.4%左右,最低、有效气源岩下限可能在0.1%和0.3%左右,大规模油气田形成的TOC应在1%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415 / 4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全岩和干酪根的对比 [J].
耿新华 ;
耿安松 ;
熊永强 ;
刘金钟 ;
张海祖 ;
赵青芳 .
地球化学, 2005, (06) :74-80
[2]   关于碳酸盐烃源岩的评价标准 [J].
秦建中 ;
刘宝泉 ;
国建英 ;
刘井旺 ;
于国营 ;
郭树芝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4, (03) :281-286
[3]   关于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评价标准 [J].
张水昌 ;
梁狄刚 ;
张大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8-12
[4]   从塔里木盆地看中国海相生油问题 [J].
梁狄刚 ;
张水昌 ;
张宝民 ;
王飞宇 .
地学前缘, 2000, (04) :534-547
[5]   华北油田外围新区古生界、中上元古界原生油气藏勘探 [J].
党振荣 ;
张锐锋 .
勘探家, 1998, (04) :17-20+6
[6]   四川盆地已知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 [J].
李一平 .
天然气工业, 1996, (S1) :1-12+105
[7]   晶包有机质——认识碳酸盐岩生油机制的另一侧面 [J].
周中毅 ;
范善发 ;
谢觉新 .
沉积学报, 1991, (S1) :112-119
[8]   华北地区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有机质成熟度与找油远景 [J].
刘宝泉 ;
梁狄刚 ;
方杰 ;
贾蓉芬 ;
傅家谟 .
地球化学, 1985, (02) :150-162
[9]   碳酸盐岩生油地化中几个问题的评述 [J].
陈丕济 .
石油实验地质, 1985, (01) :3-12
[10]   对碳酸盐生油岩的有机质丰度及其演化特征的讨论 [J].
郝石生 .
石油实验地质 , 1984, (01) :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