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空气颗粒物质量基准研究框架及研究体系的构建

被引:10
作者
白志鹏
张文杰
韩斌
杨文
王歆华
赵雪艳
王宗爽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环境空气颗粒物; 基准; 空气质量标准;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5.05.01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空气颗粒物来源广泛、组成复杂,我国目前尚未有一套基于完整科学理论和足量实测数据支持的颗粒物基准体系,导致其来源、暴露水平、健康和环境风险信息量不足,相关标准制、修订的依据不足.解析了美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模式,并追踪了美国基准文件的发布历程和世界卫生组织导则值的发布和修订历程.辨析了环境空气颗粒物质量基准与标准的内涵,分析了空气颗粒物质量基准研究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修订的支撑作用.综合国外环境基准体系框架构成和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国内空气颗粒物质量基准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污染源—环境空气浓度—暴露水平与剂量—健康环境效应与风险"的各环节研究方法与目标,提出了"2-4-4"基准研究框架体系,即颗粒物质量基准研究包括空气颗粒物人体健康基准和空气颗粒物环境效应基准两部分,其中人体健康基准包括颗粒物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个体暴露、剂量-效应关系及人体健康效应四部分,空气颗粒物环境效应基准包括颗粒物对生态系统、能见度、建筑物和材料、气候的影响四部分.建议我国应开展大气污染健康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近期发展的暴露组学方法,系统研究空气颗粒物特别是PM2.5载带的有毒有害组分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和风险;基于我国人群或区域调查结果,建立我国空气颗粒物特别是PM2.5环境质量基准体系,定期发布质量基准文件.
引用
收藏
页码:667 / 6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暴露组学的概念与应用 [J].
白志鹏 ;
陈莉 ;
韩斌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5, 32 (01) :1-9
[2]   天津市某社区老年人PM暴露痕量元素健康风险评估 [J].
王钊 ;
韩斌 ;
倪天茹 ;
李彭辉 ;
白志鹏 .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 (08) :913-918
[3]   福州市公交枢纽站地表灰尘重金属含量、来源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J].
李小飞 ;
陈志彪 ;
张永贺 ;
陈志强 .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 (08) :906-912
[4]   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修订历程 [J].
王占山 ;
车飞 ;
任春 ;
徐舒 ;
王晟 ;
李琴 ;
王宗爽 ;
武雪芳 .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3, 3 (03) :240-246
[5]   兰州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价 [J].
于云江 ;
王琼 ;
张艳平 ;
何焱 ;
林海鹏 ;
孙朋 ;
刘紫恩 .
环境科学研究, 2012, 25 (07) :751-756
[6]   兰州市大气PM10健康影响效应的可预报性探讨 [J].
肖正辉 ;
邵龙义 ;
张宁 ;
宋晓焱 ;
王静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6) :654-658
[7]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我国居民呼吸速率暴露参数研究 [J].
王宗爽 ;
武婷 ;
段小丽 ;
王晟 ;
张文杰 ;
武雪芳 ;
于云江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10) :1171-1175
[8]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我国居民暴露参数探讨 [J].
王宗爽 ;
段小丽 ;
刘平 ;
聂静 ;
黄楠 ;
张金良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10) :1164-1170
[10]   水环境质量基准、标准与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策略 [J].
孟伟 ;
张远 ;
郑丙辉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3)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