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粘附分子CD44、CD54及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

被引:36
作者
张光奇
向开维
杨孝芳
付强
机构
[1]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湖南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贵州,级博士生,贵州
关键词
穴位埋线; 粘附分子; 白介素2/血液; 结肠炎,溃疡性/针灸疗法;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02.11.026
中图分类号
R245.9 [穴位疗法(经络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的机理。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UC大鼠组织中粘附分子CD44、CD54含量以及用酶免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2 (IL 2 )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CD44、CD54及血清中IL 2含量较正常鼠低 (P <0 0 1 ) ;埋线后能显著提高组织中CD44、CD54含量 ,且优于SASP组 ,在提高血清中IL 2含量上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埋线组与模型组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 :穴位埋线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对UC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CD44基因异常表达与胃癌 [J].
刘宇宏 ;
王世鑫 ;
李申德 .
中华内科杂志, 2000, (01) :56-57
[2]   CD44分子生物学特性及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附视频 [J].
杨秋霞 ;
赵贤姝 .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0, (01) :14-17
[3]   穴位埋线对脾虚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崔瑾 ;
欧桂珍 ;
杨涛 ;
田维毅 ;
路绍祖 .
中国医药学报, 1999, (06) :14-16+80
[4]  
复方胃肠康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及NO异常[J]. 邹移海,张永斌,陈苇菁,钟廷机,刘晓秋,赵宏,连至诚,苏乔,苏小茹,黄海定.华人消化杂志. 1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