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荧光抗体诊断水牛巴贝斯虫病的研究
被引:3
作者:
王长江
刘钟灵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
来源:
关键词: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直接荧光抗体试验;
牛巴贝斯虫;
双芽巴贝斯虫;
巴贝斯虫病;
D O I:
10.13300/j.cnki.hnlkxb.1989.04.01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FAT)对水牛巴贝斯虫病进行了研究。IFAT结果表明,我国的水牛牛巴贝斯虫和澳大利亚黄牛牛巴贝斯虫与伊氏锥虫、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相边缘边虫无交叉免疫反应,而与双芽巴贝斯虫有较低的交叉免疫反应。IFAT和FAT交叉免疫反应及FAT抑制反应证明,国内水牛牛巴贝斯虫、黄牛牛巴贝斯虫和澳大利亚黄牛牛巴贝斯虫三者抗原性相同。用IFAT测定,实验水牛感染后3—8天产生抗牛巴贝斯虫抗体,第23天达到最高峰(1:10240),并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感染后第143天抗体效价仍为1:1280,而水牛血液中的虫体已于感染后第23天消失。水牛巴贝斯虫病疫区内的水牛和黄牛血清学调查显示,100%抗体阳性(水牛16/16,黄牛12/12),而非疫区水中则100%抗体阴性(29/29)。水牛牛巴贝斯虫玻片抗原在4℃.—30℃相—70℃下分別深存3.5个月、1年和1年,其抗原性无明显变化。荧光抗体技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水牛巴贝斯虫病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373 / 379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