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激活在三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脊髓水平致痛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11
作者
金小高
罗爱林
王金韬
张广雄
万丽
安珂
徐颖
田玉科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
神经痛; 神经元; 星形细胞; 小神经胶质细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1 [神经病学];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比较脊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激活在三种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脊髓水平致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D 大鼠24只,体重150g~200g,随机分为4 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CCI 组、SNL 组和 SNI 组。对照组不实施手术;CCI、SNL、SNI 组分别于左侧制作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模型(CCI)、脊神经结扎模型(SNL)和保留性脊神经损伤模型(SNI)。术前3d 至术后15d 隔日使用机械刺激测定术侧后爪50%缩爪阈值。术后15d 测痛后,用多聚甲醛灌注大鼠,取L5,6脊髓,进行免疫组化实验;用抗原癌基因蛋白 c-Fos、星形胶质细胞标记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蛋白(OX-42)抗体分别检测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况。结果术后7d CCI、SNL、SNI 组术侧50%缩爪阈值均达到最低值,并维持至术后15d;术后15d,对照组、CCI 组、SNL 组和 SNI 组50%缩爪阈值分别为14.1±1.5、2.6±0.5、1.5±0.6、(0.8±0.4)g,大小顺序依次为对照组、CCI 组、SNL 组、SNI 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CCI、SNL 和 SNI 组Ⅳ~Ⅵ层 c-Fos 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脊髓背角Ⅰ或Ⅱ层星形胶质细胞及Ⅰ~Ⅳ层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升高(P<0.05), 但 CCI、SNL 和 SNI 组间脊髓背有Ⅳ~Ⅵ层 c-Fos 阳性神经元数量、术侧脊髓背角Ⅰ或Ⅱ层星形胶质细胞的及Ⅰ~Ⅳ层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中脊髓背角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况一致,提示其在脊髓水平致痛机制相似。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三种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制备和效果比较 [J].
金小高 ;
罗爱林 ;
张广雄 .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05) :338-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