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辣椒疫病及防治研究

被引:22
作者
贾菊生
机构
[1] 新疆八一农学院
关键词
辣椒疫病; 子囊; 发育过程; 辣椒疫霉; 根颈; 甲霜灵; 阿普隆; 防治研究; 新疆;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92.03.02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1—1990年,采集乌鲁木齐、吐鲁番、阜康、伊宁等10余个县市的辣椒根颈腐烂死亡标本,经过病原分离与回接试验,证实新疆辣椒在6—8月份突然大面积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疫菌Phy tophthora sp.侵染所致的真菌性病害,通过病原鉴定,确认为辣椒疫霉菌(P.cap-sici Leon.)。人工接种,除为害茄科作物外,还侵染部分葫芦科、豆科、锦葵科和蔷薇科作物。病害发生与水源和温度有关,菌丝发育温度为12°-35℃(最适24°-30℃),孢子囊形成温度为14°-33℃(最适26°-28℃);对症状与病原孢子囊的发育过程及萌发也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在系统探究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1989年在伊宁塔什库勒克乡开展承包防治示范,采用农业措施配合喷洒甲霜灵,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8月15日由政府组织验收调查,承包示范区疫病率为2-7%,非承包区的辣椒疫病死亡率普遍为30-100%。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病菌抗药性的发生、检测和预防 [J].
黄大昉 .
植物保护, 1981, (06)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