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微地形对土壤水分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32
作者
邝高明 [1 ]
朱清科 [1 ]
刘中奇 [1 ,2 ]
赵荟 [1 ,3 ]
王晶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内蒙古民族大学
[3]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微地形; 土壤水分; 生物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内地表的起伏形成微地形,而按照微地形进行植被配置已经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恢复建设的重要方向。采用样方调查与随机采样的方法,调查陕西省吴起县合家沟流域微地形及坡面生物量,并用探针式TDR测定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类微地形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有减小的趋势,而0—60cm土层,陡坎的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最大,塌陷的最小;各微地形土壤水分顺序为:塌陷>缓台>切沟底>浅沟底>原状坡>陡坎;各类微地形及原状坡内生物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塌陷>切沟>浅沟>原状坡>缓台>陡坎,且微地形生物量与0—60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呈负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水分特性 [J].
王栓全 ;
岳宏昌 ;
王伟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06) :93-96
[2]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塬坡坡面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J].
胡振华 ;
冯慧敏 ;
王电龙 ;
张勇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9 (03) :257-260
[3]   干旱阳坡半阳坡微地形土壤水分分布研究 [J].
路保昌 ;
薛智德 ;
朱清科 ;
李会科 .
水土保持通报, 2009, 29 (01) :62-65
[4]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J].
徐海燕 ;
赵文武 ;
刘国彬 ;
朱恆峰 ;
朱婧 ;
解纯营 .
水土保持通报, 2008, 28 (06) :49-52+72
[5]   六道沟流域不同坡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持水特征研究 [J].
吕殿青 ;
潘云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8) :279-282
[6]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特征值和下垫面因子影响下的水土流失规律 [J].
卫伟 ;
陈利顶 ;
傅伯杰 ;
巩杰 .
生态学报, 2006, (11) :3847-3853
[7]   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J].
王月玲 ;
张源润 ;
蔡进军 ;
李生宝 ;
蒋齐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7) :367-369+376
[8]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J].
黄奕龙 ;
陈利顶 ;
傅伯杰 ;
王仰麟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4) :483-492
[9]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中的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J].
马祥华 ;
白文娟 ;
焦菊英 ;
焦峰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5) :19-23
[10]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横断面土壤水分生态特征 [J].
刘文兆 ;
胡梦珺 ;
侯喜禄 ;
李凤民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04) :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