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东北晚中生代断陷盆地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被引:12
作者:
李捷
王海云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黑龙江安达市
来源:
关键词:
断陷盆地;
储层;
次生孔隙;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99.04.014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次生孔隙在东北晚中生代断陷盆地J3-K1储层中占有很大比例,主要类型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胶结物内溶孔和裂缝等。通过对二连、海拉尔、松辽等东北主要含油气断陷盆地储层次生孔隙的研究,总结出其形成机制主要有四种:1与泥岩有机质热演化有关;2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渗滤作用有关;3与晚期火山活动有关;4与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有关。明确了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方向为:1成岩强度为早成岩阶段B亚期和晚成岩阶段A、B亚期的砂岩段中;2沉积间断面附近;3地温较高地段岩浆热液影响附近;4在致密砂岩、泥岩和基岩中寻找裂逢发育带。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8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