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社集体:现状与未来

被引:23
作者
陈柏峰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村社集体; 土地制度;
D O I
10.14086/j.cnki.wujss.2018.03.015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定位村社集体制度,这是一个基础性问题,需要经由现状思考未来。当代中国村社集体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是人民公社体制瓦解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物。村社集体的有效运转有其深厚的制度基础,包括正式的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承包制度,也包括非正式的土地调整制度和村社集体建设诸制度。总体而言,村社集体至今在农民生产方面和生活方面仍然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未来村社集体需要维系其基本格局,但也会伴随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城市近郊村庄集体可能虚化甚至消失,农业生产的村社集体还需进一步强化,强大的村社集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在这类农村有效实施的基础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对当前农田水利现状的社会学解释 [J].
郭亮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1, (04) :37-42+84
[2]   地方性共识与农地承包的法律实践 [J].
陈柏峰 .
中外法学, 2008, (02) :295-308
[3]  
治村.[M].贺雪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  
水利,农业的命脉.[M].罗兴佐; 著.学林出版社.2012,
[5]  
耕者有其田.[M].张路雄;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6]  
地权的逻辑.[M].贺雪峰;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7]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薄一波; 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8]  
治水.[M].罗兴佐; 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9]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M].高王凌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10]  
杜润生自述.[M].杜润生著;.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