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分地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研究

被引:49
作者
孙威 [1 ,2 ]
李文会 [1 ,2 ,3 ]
林晓娜 [1 ,2 ,3 ]
王志强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 支撑能力; 长江经济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长江经济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促进产业承接和转移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实现一体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25个地级市、州和2个直辖市为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揭示了产业承接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上游和中游地区产业吸引能力不强,上游地区吸引能力主要受地形影响,货运量是影响产业吸引力的主要因子;中游地区主要受主体功能定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影响。2沿江和省会城市周边地区的产业支撑能力整体较强,而其他地区较弱,这主要受"信息和金融"、"结构和投资"因子的影响。3产业发展能力整体不强的地市分布广泛,主要受"创新能力"因子的影响。4产业承接能力自下游向上游递减,承接能力强的城市沿长江及其主要支流分布,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城市承接能力普遍较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470 / 147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污染密集型产业承接增加居民健康成本支出了吗——基于中西部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J].
齐红倩 ;
王志涛 ;
赫永达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 37 (09) :15-26
[2]   地区间污染产业承接与转型的区位选择——一个博弈论分析框架 [J].
张晓堂 ;
吴嵩博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 (03) :131-138
[3]   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重点行业选择——基于商务成本的视角 [J].
高云虹 ;
任建辉 ;
周岩 .
财经科学, 2013, (11) :84-92
[4]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风险研究——基于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的视角 [J].
孙敏 .
经济问题探索, 2013, (10) :45-49
[5]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郭丽娟 ;
邓玲 .
经济纵横, 2013, (08) :72-76
[6]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劳动力供给支撑能力测评 [J].
张延平 ;
王满四 ;
陈宝星 ;
汤萱 .
统计与决策, 2013, (01) :111-114
[8]   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重点行业选择 [J].
高云虹 ;
王美昌 .
经济问题探索, 2012, (05) :131-136
[9]   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自主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地区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J].
李伟庆 ;
金星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 (17) :29-34
[10]   低梯度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J].
李斌 ;
陈超凡 ;
万大艳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 40 (02) :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