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第四系地下水同位素分层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31
作者
陈宗宇
张光辉
聂振龙
南云驹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吉林长春
[4] 河北石家庄
关键词
地下水的同位素; 古气候和古水文; 补给机制; 地下水可持续利用; 中国北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3 [水文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中国北方第四系地下水中的D ,18O ,3 H和14 C含量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这种现象与末次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有着较好的对应性 ,反映了全新世和末次冰期气候条件的差别以及地下水不同的形成机制 .深层地下水为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时期形成 ,其δ(D)和δ(18O)值与全新世补给形成的浅层地下水相比 ,分别贫 4× 10 -3 ~ 16× 10 -3 和 1× 10 -3 ~ 2× 10 -3 ,说明末次冰期时期年均气温较低 .古地下水中D和18O的大陆梯度与全新世以来地下水中的梯度基本相同 ,说明在过去 30 0 0 0a来尽管气温发生变化 ,但中国北方大陆的大气循环模式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地下水同位素分层现象反映了 3种不同的补给机制及参与现代水循环程度 .这些信息对大陆尺度上的水循环研究和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环境变迁.[M].黄春长著;.科学出版社.1998,
[2]  
中国西北典型干旱区地下水流系统.[M].李文鹏等著;.地震出版社.1995,
[3]  
黄土·第四纪地质·全球变化.[M].刘东生主编;.科学出版社.1990,
[4]   华北地下水古环境意义及古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形成的影响 [J].
陈宗宇 ;
张光辉 ;
徐家明 .
地球学报, 1998, (04) :3-10
[5]   河北平原地下水氢、氧、碳、氯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 [J].
刘存富 ;
王佩仪 ;
周炼 .
地学前缘, 1997, (Z1) :271-278
[6]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第四纪盆地系统 [J].
陈梦熊 .
第四纪研究, 1997, (02) :2-9
[7]   渭河平原地下水分布特征与环境同位素研究──以白杨水源地为例 [J].
黎兴国,常丕兴,高文义,何娟华,张茂生,齐加林,许仁朝,徐庆周 .
地球学报, 1994, (Z1) :177-188
[8]   内蒙古呼和浩特盆地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地球化学 [J].
邵益生 .
工程勘察, 1989, (04) :41-43
[9]   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年龄、水流系统及咸水成因初探——石家庄至渤海湾同位素水文地质剖面研究 [J].
张之淦 ;
张洪平 ;
孙继朝 ;
杨立君 ;
崔玉龙 ;
武兰惠 ;
齐继祥 ;
徐嘉明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87, (0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