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托型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践之两大误区——兼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被引:7
作者
伍治良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证券化; 信托移转; 特定目的信托; 性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87 [证券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信托型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践存在两大误区:实践中要求受托人须支付拟证券化资产信托移转对价;理论上主张特定目的信托架构是拟证券化资产信托移转的受让人和受益证券的发行人。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应为:根据信托移转的目的和特定目的信托的功能,受托人无须支付拟证券化资产信托移转的对价;特定目的信托是否具有受让人兼发行人之主体地位,应区分事实论与价值论加以考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信托制度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J].
江平 .
法学, 2005, (01) :3-5
[2]   法人独立责任质疑 [J].
虞政平 .
中国法学, 2001, (01) :127-140
[3]  
私益信托的移植与本土化.[D].冯兴俊.武汉大学.2005, 06
[4]  
资产证券化特定目的机构研究.[D].谢永江.中国政法大学.2004, 04
[5]  
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M].方嘉麟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6]  
现代信托法论.[M].赖源河;王志诚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