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叠溪地震区斜坡变形破坏分区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22
作者
许向宁
王兰生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2]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成都
关键词
岷江叠溪; 地震滑坡与崩塌; 斜坡变形破坏; 分区分带特征; 成因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以1933年岷江上游叠溪地震诱发的地面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入手,系统阐述了叠溪地震区斜坡变形破坏分区分带的 典型特征,归纳总结了高地震烈度区斜坡变形破坏的空间发育分布规律;重点从斜坡变形破坏分区特征与发震机制和应力场 的成生关系方面,分析探讨了叠溪地震区斜坡变形破坏分区特征的成因机制,阐明了1933年叠溪地震造成震区不同区带斜坡 变形破坏类型和变形破坏强烈程度差异之原因,充分揭示了内生地质作用对浅表生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岷江上游松坪沟地震山地灾害与生态环境保护 [J].
许向宁 ;
王兰生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2, (02) :33-37
[2]   四川岷江叠溪较场地震滑坡及环境保护 [J].
王兰生 ;
杨立铮 ;
李天斌 ;
卫宏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0, (03) :195-199
[3]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 地质出版社 , 张倬元等编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