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古入声次浊声母字的分化

被引:8
作者
谢留文
机构
[1]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客家方言; 次浊; 声调; 黄雪; 汉语方言; 声母; 入声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76 [客家语];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正> 古入声字按古声母的清浊分化为甲、乙两个调类的方言,一般是古清声母字归甲类,古全浊声母字归乙类。古入声次浊声母字不稳定,有一部分古次浊声母字跟甲类走,归甲类,另一部分跟乙类走,归乙类。许多方言都是这样,包括客家方言和其他方言。但是在客家方言里,古入声次浊声母字哪些字跟古清声母入声字走,归甲类,哪些跟古全浊声母入声字走,归乙类,似乎有一定的规律。黄雪贞先生《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和《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续论》讨论了十八处客家方言古入声次浊声母字的分化问题,这十八处方言是广东的梅县、兴宁、大埔、蕉岭、平远、丰顺、惠阳、陆丰、紫金;福建的永定、长汀;广西的陆川、贺县;湖南的酃县;台湾的桃园、美浓;四川成都的龙潭寺;还有一处未说明确切地点的广东客家方言,见于 D.Maciver 编,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0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续论 [J].
黄雪贞 .
方言, 1989, (02) :121-124
[2]   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 [J].
黄雪贞 .
方言, 1988, (04) :241-246
[3]  
客赣方言调查报告[M]. 厦门大学出版社 , 李如龙,张双庆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