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9年乌鲁木齐地区农业热量资源时空变化

被引:17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机构
[1] 新疆乌鲁木齐市气象局
关键词
乌鲁木齐地区; 热量资源;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1.2 [温度(气温)];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根据新疆乌鲁木齐地区9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Kriging空间插值技术,对近49年该地区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无霜期、≥0℃、≥10℃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冬季负积温以及作物主要生长期的夏半年(4~9月)气温日较差等农业气候热量条件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乌鲁木齐地区热量资源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年平均气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无霜期、≥0℃、≥10℃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以及夏半年气温日较差在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平原高于山区、北部高于南部"的格局;受冬季逆温的影响,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冬季负积温在山前冲、洪积平原至中山带温度较高,北部平原和高山带温度较低。②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49年,乌鲁木齐地区热量资源有较明显的增加趋势,具体表现为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和极端最高气温、无霜期、≥0℃、≥10℃持续期和活动积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增多,冬季负积温和夏半年气温日较差减小。但各地热量资源增多倾向率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总体为:城市密集区和平原地带热量增多较明显,天山山区热量增多速率较小。热量资源增加对乌鲁木齐地区农牧业生产既有有利的方面,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应采取趋利避害的管理和技术措施科学应对,以促进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近48年新疆乌-昌地区气候变化 [J].
普宗朝 ;
张山清 ;
李景林 ;
王胜兰 ;
张建伟 ;
阿帕尔 .
干旱区研究, 2010, 27 (03) :422-432
[2]   黄河流域干燥度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J].
史建国 ;
张燕卿 ;
何文清 ;
刘勤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 (01) :242-247
[3]   河西走廊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J].
郭良才 ;
岳虎 ;
王强 ;
王耀悉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3) :14-22
[4]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 [J].
秦大河 ;
罗勇 ;
陈振林 ;
任贾文 ;
沈永平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6) :311-314
[5]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 [J].
王位泰 ;
黄斌 ;
张天锋 ;
王润元 ;
薛景轩 ;
王灵梅 ;
王琴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1) :153-157+171
[6]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J].
任国玉 ;
初子莹 ;
周雅清 ;
徐铭志 ;
王颖 ;
唐国利 ;
翟盘茂 ;
邵雪梅 ;
张爱英 ;
陈正洪 ;
郭军 ;
刘洪滨 ;
周江兴 ;
赵宗慈 ;
张莉 ;
白虎志 ;
刘学峰 ;
唐红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701-716
[7]   近30年乌鲁木齐地区的气候变化 [J].
普宗朝 ;
张山清 ;
纪冬梅 ;
买买提 ;
刘盛梅 ;
成鹏 .
新疆气象, 2005, (04) :15-17
[8]   中国西北地区近43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J].
刘德祥 ;
董安祥 ;
陆登荣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02) :195-201
[9]   陕北、渭北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及趋势预测 [J].
陈建文 ;
刘耀武 ;
徐小红 ;
符昱 ;
李美荣 .
中国农业气象, 2003, (02) :9-12
[10]   新疆近50a来的气温和蒸发变化 [J].
苏宏超 ;
魏文寿 ;
韩萍 .
冰川冻土, 2003, (02) :17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