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葡萄糖/果糖类型桃在果实发育期间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相关关系

被引:24
作者
王艳秋 [1 ]
吴本宏 [1 ]
赵剑波 [2 ]
姜全 [2 ]
李绍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
关键词
桃; 可溶性糖; 葡萄糖; 果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62.1 [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糖/果糖(glucose/fructose,G/F)类型桃果实内G/F差异的部位和时期。【方法】以不同G/F类型的6个桃品种(G/F≈1品种:‘冈山白’、‘山一白桃’和‘燕红’;高G/F品种:‘张黄7号’、‘龙246’和‘临白7号’)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发育期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并在盛花后74d或101d测定了‘冈山白’、‘山一白桃’、‘张黄7号’和‘龙246’新梢韧皮部中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两类不同G/F桃果实中均以蔗糖作为主要碳水化合物积累形式,花后43~85d蔗糖含量很低,随后持续快速积累直至果实成熟;花后43~85d山梨醇有升高趋势,在果实成熟前40d左右迅速降低;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果实发育早期较高,之后逐渐降低;但两类不同G/F桃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G/F值与果实成熟时相似。叶片中贮藏的可溶性糖主要是蔗糖和山梨醇,在果实整个发育期间,G/F≈1品种叶片中G/F约为1~3,而高G/F品种叶片中G/F约为2~7。G/F≈1品种‘冈山白’和‘山一白桃’与高G/F品种‘张黄7号’和‘龙246’韧皮部中山梨醇占总可溶性糖47%~58%,显著高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G/F为0.8~0.91,且两类不同G/F桃品种间G/F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光合产物在韧皮部的运输对桃果实的G/F没有显著影响,果实中G/F的差异主要由于果实内糖代谢差异所导致。
引用
收藏
页码:2063 / 20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不同来源桃种质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特点的研究
    牛景
    赵剑波
    吴本宏
    李绍华
    刘国杰
    姜全
    [J]. 园艺学报, 2006, (01) : 6 - 11
  • [2] 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去果对桃源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李卫东
    李绍华
    吴本宏
    杨建民
    王红清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3) : 565 - 570
  • [3] 桃果实和叶片中糖分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碳代谢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郭雪峰
    李绍华
    刘国杰
    付占方
    李松涛
    [J]. 果树学报, 2004, (03) : 196 - 200
  • [4] Analysis of genotypic variation of sugar and acid contents in peaches and nectarines through the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Wu, BH
    Quilot, B
    Kervella, J
    Génard, M
    Li, SH
    [J]. EUPHYTICA, 2003, 132 (03) : 375 -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