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循环还田土壤环境效应变化研究

被引:10
作者
刘武仁
郑金玉
罗洋
郑洪兵
李瑞平
李伟堂
机构
[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秸秆; 环境效应;
D O 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1.008
中图分类号
S154.4 [土壤-植物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明确秸秆循环还田土壤环境效应变化,筛选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于2000年设计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定位试验,通过对秸秆还田后土壤理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紧实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45 cm处达到最大值,下层土壤比上层土壤紧实,秸秆还田处理均低于现行耕法;秸秆还田各处理三相结构合理,特别是在20~40 cm优于现行耕法,土壤孔隙增多,渗透能力增强。秸秆还田各处理土壤养分明显改善,特别是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比较提高幅度为0.26~0.74 g/kg。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玉米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 [J].
李少昆 ;
王克如 ;
冯聚凯 ;
谢瑞芝 ;
高世菊 .
作物学报, 2006, (03) :463-465+478
[2]   长期施肥对土壤碳储量和作物固定碳的影响 [J].
孟磊 ;
蔡祖聪 ;
丁维新 .
土壤学报, 2005, (05) :67-74
[3]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 [J].
钟华平 ;
岳燕珍 ;
樊江文 .
资源科学, 2003, (04) :62-67
[4]   吉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现状及综合利用 [J].
朴香兰 .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3, (01) :60-64
[5]   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 [J].
劳秀荣 ;
吴子一 ;
高燕春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2) :49-52
[6]   对我国农村焚烧秸秆污染及其治理的经济学分析——兼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生产要素的工业替代 [J].
陈新锋 .
中国农村经济, 2001, (02) :47-52
[7]   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金峰 ;
杨浩 ;
赵其国 .
土壤, 2000, (01) :12-18
[8]   秸秆覆盖对盐渍土水分状况的影响 [J].
李新举 ;
张志国 ;
李贻学 ;
李永昌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4) :398-403
[9]   不同投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J].
徐晓波 ;
徐向东 ;
褚秋华 ;
邱多生 .
土壤, 1999, (04) :53+55-56
[10]  
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与机具[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龚振平,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