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构建国家民族的“经验”不值得中国学习——续评“第二代民族政策”的“国际经验教训”说

被引:12
作者
郝时远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
关键词
语言建邦; 身份证; 种姓政治; “替代”政策; 分离主义; 恐怖主义; 印度;
D O I
10.19898/j.cnki.42-1704/c.2012.06.001
中图分类号
D735.1 [];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针对"第二代民族政策"提出者就印度的"民族大熔炉"政策比较牢固地建构起了"印度民族"的身份认同,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全稳定等所谓"成功经验"的举证和观点,对印度解决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所谓的"成功经验"是不符合事实的"假学说",是以讹传讹的"伪经验"。印度在民族国家建构、处理民族问题方面不能为中国提供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文化多元社会中的定向政策:协调、拒绝与替代 [J].
弗兰克·德·兹瓦特 ;
凤兮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6, (01) :153-165+6
[22]   印度潘查亚特制:职能、事权和资源 [J].
希哈贾 ;
丁开杰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6, (01) :114-119
[24]   印度民族凝聚力问题浅说 [J].
薛克翘 .
南亚研究, 2002, (02) :67-71
[25]   语言与联邦制:多元种族的挑战 [J].
萨布拉塔·K·米特拉 ;
祝东力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2, (01) :47-55+5
[27]   试论印度保留政策 [J].
邱永辉 .
南亚研究季刊, 1991, (01)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