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荚状铬铁矿多阶段形成过程的讨论

被引:30
作者
熊发挥 [1 ]
杨经绥 [1 ]
刘钊 [2 ]
机构
[1] CARMA,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关键词
豆荚状铬铁矿; 蛇绿岩; 铂族元素; 多阶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33 [铬];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豆荚状铬铁矿是铬的主要来源,是中国的紧缺矿种,因此,寻找一批大型铬铁矿矿床已成为解决我国对铬铁矿长期依赖进口的途经。然而对于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一直以来都有较大分歧。豆荚状铬铁矿及其围岩地幔橄榄岩中大量异常地幔矿物的发现,引起了各国地质学家对豆荚状铬铁矿成因的新一轮思考。本文着重讨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豆荚状铬铁矿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包括豆荚状铬铁矿的形态特征、产出规律、矿物化学、铂族元素(PGE)的分布模式,铬铁矿矿石中出现的超高压矿物,以及围岩地幔橄榄岩的演化过程等等。豆荚状铬铁矿中的铬来源于两种辉石的不一致熔融与副矿物铬尖晶石,其形成环境可能在下地幔或者是过渡带的位置。豆荚状中含铂族元素矿物呈包裹体状和裂隙状分布,铂族元素含量与铬铁矿形成过程中的S饱和程度有关,具有多期性的特征。进而初步地拟定了豆荚状铬铁矿形成过程存在四个阶段,分别为铬的来源阶段、铬尖晶石及超高压矿物的结晶阶段、铬铁矿的成矿阶段、铬铁矿的就位阶段,而每一阶段的特征还需进一步细化与翔实,并且需要对不同岩体不同产出的豆荚状铬铁矿矿床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820 / 839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1]   再论蛇绿岩中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质疑岩石/熔体反应成矿说 [J].
鲍佩声 .
地质通报, 2009, 28 (12) :1741-1761
[2]   我国不锈钢原料资源和生产进展 [J].
张友平 ;
周渝生 ;
李肇毅 .
特殊钢, 2008, (06) :17-19
[3]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康金拉铬铁矿中发现金刚石 [J].
徐向珍 ;
杨经绥 ;
巴登珠 ;
陈松永 ;
方青松 ;
白文吉 .
岩石学报, 2008, 24 (07) :1453-1462
[4]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体围岩方辉橄榄岩中的异常矿物 [J].
杨经绥 ;
张仲明 ;
李天福 ;
李兆丽 ;
任玉峰 ;
徐向珍 ;
巴登珠 ;
白文吉 ;
方青松 ;
陈松永 ;
戎合 .
岩石学报, 2008, 24 (07) :1445-1452
[5]   极地乌拉尔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金刚石和一个异常矿物群 [J].
杨经绥 ;
白文吉 ;
方青松 ;
孟繁聪 ;
陈松永 ;
张仲明 ;
戎合 .
中国地质, 2007, (05) :950-952
[6]   铂族元素作为地球化学指示剂有关问题讨论 [J].
倪善芹 ;
侯泉林 ;
琚宜文 ;
吴春明 ;
刘庆 ;
武昱东 .
地质论评, 2007, (05) :631-641
[7]   我国铬铁矿战略储备构思 [J].
余良晖 ;
王海军 ;
于银杰 .
国土资源, 2006, (08) :24-25
[8]  
Silicon-rutile - an ultra-high pressure (UHP) mineral from an ophiolite[J]. YANG Jingsui , BAI Wenji, FANG Qingsong, YAN Binggang, SHI Nicheng, MA Zhesheng, DAI Mingquan and XIONG Ming (1.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2. Geological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3, China).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3(07)
[9]   西藏蛇绿岩中二种合金矿物新变种 [J].
白文吉 ;
施倪承 ;
杨经绥 ;
方青松 ;
代明泉 ;
熊明 ;
颜秉刚 .
矿物学报, 2002, (03) :201-206
[10]   寻找超高压地幔矿物的储存库——豆荚状铬铁矿 [J].
白文吉 ;
杨经绥 ;
方青松 ;
颜秉刚 ;
张仲明 .
地学前缘, 2001, (03) :1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