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进入模式对农村融资服务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任曙明 [1 ]
张静 [1 ]
郑洋 [2 ]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2] 上海浦发银行大连分行
关键词
直接进入模式; 间接进入模式; 监督机制; 农村融资服务;
D O I
10.19525/j.issn1008-407x.2013.02.003
中图分类号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文章比较了商业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两类模式及其对应的监督机制,构建了银行提供农村融资服务的决策模型,探讨了进入模式、监督效率对农村融资服务数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只有当绝大多数银行都具备较高的监督效率,并在政策设计上要求商业银行采取直接进入模式,才会增加农村融资服务数量;从成本上看,直接进入的固定成本越大、单位资金成本越大,则临界监督效率越高,使用直接进入模式的银行数量越少,融资服务数量越少;间接进入的单位额外成本越小、下降幅度越大,则临界监督效率越高,应该鼓励银行采取间接进入模式。进一步的改革需要从鼓励直接进入模式向鼓励银行依据自身监督效率选择进入模式转变,放宽对民间资本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限制,支持低效率的银行与这些机构开展垂直合作。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商业银行的农村金融市场进入模式研究.[D].郑洋.大连理工大学.2010, 05
[2]   城乡金融资源非均衡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J].
张鹏 ;
梁辉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02) :17-21
[4]  
To build or buy: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ffecting a bank’s expansion decisions.[J].Rochelle L Ruffer;John P Holcomb.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0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