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札木、当雄地区小震的基本特征

被引:9
作者
杨秉平
束沛镒
张致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小震; 基本特征; 震源参数; 区域地震台网; 当雄; 西藏; 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根据西藏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和交通等方面的情况,于1976—1977年分别在西藏札木、当雄地区设立了区域地震台网。本文根据所观测的小震资料,用和达法测定了小震的时空参数。采用圆盘形剪切位错震源模式,考虑了传播介质的吸收和地震仪频率特性的影响,计算了小震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 1.小震具有局部密集和震源深度浅的特点,当雄地区小震震源面向南倾斜。 2.小震的平均应力降为几巴至几十巴。 3.对地震纵波而言,介质的品质因子较低,QP的平均值为150。 4.在厚度为二、三十公里的地壳上部,地震纵波的平均传播速度较低,VP的平均值为5.65公里/秒。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青藏高原地区瑞利波群速度和地壳构造 [J].
姚振兴 ;
李白基 ;
梁尚鸿 ;
朱碚定 ;
张立敏 ;
卢善声 .
地球物理学报, 1981, (03) :287-295
[2]   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地震的破裂过程和地震预报 [J].
陈培善 ;
谷继成 ;
李文香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3) :185-202
[3]   张家口—怀柔地区的微震震源参数 [J].
郑治真 ;
齐国英 ;
郭亚平 .
地球物理学报, 1976, (03) :234-238
[4]   巧家、石棉的小震震源参数的测定及其地震危险性的估计 [J].
陈运泰 ;
林邦慧 ;
李兴才 ;
王妙月 ;
夏大德 ;
王兴辉 ;
刘万琴 ;
李志勇 .
地球物理学报, 1976, (03) :206-233
[5]   震源孕育模式的初步讨论 [J].
郭增建 ;
秦保燕 ;
徐文耀 ;
汤泉 .
地球物理学报, 1973, (01) :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