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积雪、冻土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研究

被引:33
作者
高荣 [1 ]
钟海玲 [1 ]
董文杰 [2 ]
韦志刚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2]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高原; 积雪; 冻土; 夏季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P642.14 [冻土学];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利用RegCM3模式,通过计算青藏高原不同积雪、冻土年的气候状况,分析了高原地区不同积雪状况下土壤冻结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RegCM3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不同积雪状态下高原土壤冻结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多雪年当高原土壤冻结较厚时,在长江流域和西北地区中部降水偏多,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大部降水偏少;而少雪年冻结较厚时,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南部、内蒙古西部和新疆西部降水偏多,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北部降水偏少.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积雪融化和冻土解冻不同配置型对夏季高原土壤湿度的不同影响,加上相变过程吸收能量的差异.冻结较厚时,地表感热偏大,高原地区上升运动偏强,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均偏强,850hPa水平风场差值在长江流域形成一条气流辐合带,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偏多,而华北、华南地区降水偏少;而少雪年冻结较厚时土壤含水量偏高,加上吸收相变潜热,青藏高原地表感热偏低,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均偏弱,长江以北有明显的北风距平,使得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254 / 2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青藏高原积雪和季节冻融层的突变特征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J].
高荣 ;
钟海玲 ;
董文杰 ;
韦志刚 .
冰川冻土, 2010, 32 (03) :469-474
[2]   RegCM3模式对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和降水的模拟 [J].
屈鹏 ;
杨梅学 ;
郭东林 ;
陈楚雄 .
高原气象 , 2009, (04) :738-744
[3]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分布特征 [J].
高荣 ;
董文杰 ;
韦志刚 .
冰川冻土 , 2008, (05) :740-744
[4]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中国夏季降水的模拟(英文) [J].
刘雅勤 ;
范广洲 ;
周定文 ;
华维 ;
李学敏 ;
黄先伦 ;
张永恒 ;
王永立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8, (04) :442-447
[5]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异常影响中国夏季降水的数值模拟 [J].
韦志刚 ;
陈文 ;
黄荣辉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 (01) :1-7
[6]   RegCM3对东亚环流和中国气候模拟能力的检验 [J].
张冬峰 ;
欧阳里程 ;
高学杰 ;
赵宗慈 ;
PAL Jeremy S ;
GIORGI Filippo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5) :444-452
[7]   青藏高原积雪对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和问题 [J].
朱玉祥 ;
丁一汇 .
气象科技, 2007, (01) :1-8
[8]  
RegCM3模式在西北地区的应用研究I: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模拟[J]. 鲍艳,吕世华,陆登荣,侯瑞卿.冰川冻土. 2006(02)
[9]   RegCM3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的模拟 [J].
张冬峰 ;
高学杰 ;
白虎志 ;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2005, (05) :714-720
[10]  
Impact of the Anomalous Thawing in the Tibetan Plateau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nd Its Mechanism[J]. 高荣,韦志刚,董文杰,钟海玲.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