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条件下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变化预测

被引:43
作者
魏智 [1 ,2 ,3 ]
金会军 [1 ]
张建明 [1 ]
于少鹏 [1 ]
韩旭军 [4 ]
吉延峻 [5 ]
何瑞霞 [1 ]
常晓丽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北民族大学土木工程
[3] 甘肃省白银市水电勘测设计院
[4]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
[5] 甘肃省电力设计院
关键词
多年冻土; 等效纬度模型; 预测; 东北地区;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14 [冻土学];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东北多年冻土(除非指明是季节冻土,以下将多年冻土简称冻土)是中国第二大冻土分布区,主要发育"兴安-贝加尔型"冻土.由于处在欧亚大陆冻土区南缘,冻土的热稳定性差,寒区生态的敏感性强.在气候变暖条件下,冻土已经和正在发生着"三向"退化.为预测冻土南界和地温变化,根据47个气象站资料并在SHAW模型对植被影响地表温度修正的基础上,建立了冻土地表温度分布的等效纬度模型.结合非稳态热传导模型的有限元数值计算,以多模型结合的方法,进一步计算和分析了目前、50年和100年后冻土地温分区变化.结果表明,在目前地表温度为1.5℃范围,仍可残留冻土.以0.048℃a-1气温递增速率,在目前地表温度为0.5℃和-0.5℃的区域,50年和100年后各自仍有可能存在冻土;冻土面积将由现在的2.57×105 km2各自减至1.84×105和1.29×105 km2,分别减少28.4%和49.8%,且东部退化幅度大于西部.同时,区域地温升高,冻土厚度减薄;稳定型(年平均地温Tcp≤-1.0℃)冻土面积逐渐减小,将由现在的1.07×105 km2分别减少至8.8×104 km2(50年后)和5.6×104 km2(100年后).相应地,不稳定型(Tcp>-1.0℃)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的面积增加,冻土南界将显著北移.冻土环境的变化,将给东北寒区工程设施和生态环境带来重要影响.减少或避免人为地改变冻土赋存条件,是保护冻土环境较可行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影响试验研究 [J].
王志强 ;
刘宝元 ;
王旭艳 ;
高晓飞 ;
刘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0) :1397-1412
[2]   东北北部冻土退化与寒区生态环境变化 [J].
何瑞霞 ;
金会军 ;
吕兰芝 ;
于少鹏 ;
常晓丽 ;
杨思忠 ;
王绍令 ;
孙广友 .
冰川冻土, 2009, (03) :525-531
[3]   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多年冻土与寒区环境考察和研究进展 [J].
常晓丽 ;
金会军 ;
何瑞霞 ;
杨思忠 ;
于少鹏 ;
吕兰芝 ;
郭东信 ;
王绍令 ;
康兴成 .
冰川冻土, 2008, (01) :176-182
[4]   我国东北湿地恢复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J].
王全波 ;
杜明广 .
林业勘查设计, 2006, (04) :25-27
[5]   青藏公路沿线冻土的地温特征及退化方式 [J].
金会军 ;
赵林 ;
王绍令 ;
晋锐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11) :1009-1019
[6]   冻融循环条件下土的融沉性质试验研究 [J].
梁波 ;
张贵生 ;
刘德仁 .
岩土工程学报, 2006, (10) :1213-1217
[7]   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退化及其趋势初步评估 [J].
金会军 ;
于少鹏 ;
吕兰芝 ;
郭东信 ;
李英武 .
冰川冻土, 2006, (04) :467-476
[8]   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冻土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对铁路建设的启示 [J].
王根绪 ;
姚进忠 ;
郭正刚 ;
吴青柏 ;
王一博 .
科学通报, 2004, (15) :1556-1564
[9]   鄂尔多斯大面积冰楔群的发现及20ka以来中国北方多年冻土南界与环境 [J].
崔之久 ;
杨建强 ;
赵亮 ;
张威 ;
谢又予 .
科学通报, 2004, (13) :1304-1310
[10]   局地因素对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及其对青藏铁路设计的启示 [J].
程国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6) :60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