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当今农业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基于东南亚国家土地制度变迁的视角

被引:8
作者
郭熙保 [1 ]
冯玲玲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东南亚; 土地制度; 农业发展; 家庭农场; 规模经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4.1 [农场];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由资源禀赋、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决定,资源禀赋相似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业发展差距主要受土地制度影响。东南亚国家土地制度改革实践证明,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规模两种途径,农业组织形式是农业生产关系的体现,合理的农业生产形式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组织形式比以公司经营为特征的组织形式更有效率,这是由于农业生产的性质不同于工业生产,家庭经营的监督成本比种植园经营要低得多,前者的生产动力比后者要高得多。中国农业发展历程也表明,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相结合是最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生产组织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试论近代泰国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原因 [J].
郭华 ;
王秀红 .
滁州学院学报, 2011, 13 (01) :52-53+66
[2]   论土地制度的变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J].
郭熙保 .
经济评论, 1995, (01) :28-33+27
[3]   印尼土地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 [J].
郑仁良 .
东南亚研究, 1988, (03) :34-37
[4]   印尼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初探 [J].
黄丁兰 ;
林事恒 .
南洋问题, 1982, (03) :1-8
[5]   马来西亚农业 [J].
叶绿茵 .
世界农业, 1981, (09) :2-5
[6]   菲律宾的土地和农业问题 [J].
Н.沙維里耶夫 ;
О.Г.巴列什湼柯娃 ;
張乃坚 .
东南亚研究资料, 1963, (03) :13-24
[7]  
Does rising landlessness signal success or failure for Vietnam's agrarian transition?[J] . Martin Ravallion,Dominique van de Walle.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2007 (2)
[8]  
Land reform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India: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 . Maitreesh Ghatak,Sanchari Roy.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 2007 (2)
[9]  
Chinese Land Reform in Long‐Run Perspective and in the Wider East Asian Context[J] . ChrisBramall.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 . 2003 (1‐2)
[10]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AMONG COUNTRIES [J].
HAYAMI, Y ;
RUTTAN, VW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0, 60 (05) :89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