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显微组分荧光性变化——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被引:16
作者:
钟宁宁
熊波
机构:
[1] 江汉石油学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有机岩石学;
[煤岩显微组分];
[煤化作用];
有机质演化;
荧光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2.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采用人工模拟热演化和地质热演化两个系列样品,研究了成熟作用对孢子体、藻类体等显微组分荧光性的影响。茂名油页岩从室温被加热至600℃的过程中,藻类体的荧光性在250℃~300℃发生突变,标志其化学结构中联系在芳香核上的各种官能团和脂族基团开始大量脱落,液态产物大量生成;之后,随着加热温度增高,藻类体荧光性消失,镜质体反射率猛增。伊敏盆地五牧场地区煤系烃源岩样品中,随成熟作用的增强,孢子体荧光光谱发生“红移”;同时,荧光强度衰减,这种变化与显微组分的成烃作用密切相关。在成熟作用初期,荧光光谱面貌的变化往往标志大量生油阶段的开始,而荧光的“淬灭”则与“液烃窗”的结束有关。上述研究表明,显微组分荧光性变化是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显微组分化学结构变化和成烃作用的特征。图4表2参2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