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涝渍地农业生态环境恢复的对策与效益分析

被引:3
作者
刘章勇
邱玉华
刘百韬
李必华
熊先忠
机构
[1] 湖北农学院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华中师范大学环境管理中心
[3] 湖北省潜江市政府
[4] 湖北省潜江市政府 湖北 荆州
[5] 湖北 武汉
[6] 湖北 荆州
[7] 湖北 潜江
[8] 湖北 潜江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涝渍地; 生态环境恢复; 效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6 [土壤改良];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由于长江流域日益严峻的外生态环境的压力,加上长期以来湖区不合理的围垦开发利用,使江汉平原涝渍地域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主要表现为气候变率较大、分布不均,涝渍相随、旱涝并存,农业用水的水质劣化趋势加剧,涝渍地的土壤潜沼化仍在继续,土地生产力低下,涝渍地域相对贫困人口增加。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将水和涝渍地看成一种资源而非负担,从整个流域生态系统出发,用大农业的观点,走社会化自然顺应的生态环境恢复之路;要上防下截,蓄泄兼顾,控制围垦,退田还湖,通过工程、生物和农业措施使涝渍小生境得到改善;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国际合作,使涝渍生态环境的治理恢复更加科学和可持续。不同类型的涝渍地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实践表明,因地制宜地治理开发可以获取很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84 / 18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研究 [J].
刘章勇 ;
邱春鹏 .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2, (03) :219-221
[2]   长江上游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J].
陈国阶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6) :544-549
[3]   论我国江汉平原湿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J].
黄璟 ;
雷海章 ;
黄智敏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1, (02) :84-87
[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J].
张家玉 ;
罗莉 ;
李春生 ;
马荣辉 ;
万登榜 ;
谭渝云 ;
况其军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0, (S1) :1-32+89
[5]   四湖地区湖泊水域萎缩及其洪涝灾害研究 [J].
李劲峰 ;
李蓉蓉 ;
李仁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 (02) :265-268
[6]  
三峡工程与长江中游湖泊洼地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濮培民等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