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区域合作秩序建构的动因——国家社会性视角下的经验分析

被引:3
作者
储新宇
机构
[1]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区域合作; 动因; 国家社会性;
D O I
10.16502/j.cnki.11-3404/d.2006.03.020
中图分类号
F114.46 [区域间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当代国际社会,区域合作秩序的建构主要是主权国家在一体化中通过合作实现的。所以,区域合作秩序建构的动因分析简单地说就是回答为什么主权国家会积极地参与和推动区域化进程。以国家社会性为视角,对历史和现实中成功区域化的经验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区域合作取决于国家社会性诉求,国家的社会性诉求又依赖于利益的社会性,即趋利避害。但在实践中,趋利往往因国而异,避害往往因时而异。而成功的区域合作带来的示范效应促进了当今区域合作的兴起。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问题政治观: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政治理念 [J].
胡键 .
国际观察 , 2004, (03) :24-26
[2]   地区化、地区性与地区主义——论东亚地区主义 [J].
庞中英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11) :8-13+4
[3]   国际安全的地区化:一个分析的框架 [J].
王学玉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02) :17-22+76
[4]   区域化、区域政治与区域治理 [J].
俞正梁 .
国际观察, 2001, (06) :1-3
[5]   地区主义与民族主义 [J].
庞中英 .
欧洲, 1999, (02) :40-46
[6]   关于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 [J].
朱锋 .
现代国际关系 , 1997, (09) :42-47
[7]   组织太平洋盆地:亚太区域主义 [J].
爱默生 ;
王学鸿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1997, (01) :32-35+49
[8]   关于世界格局转换的历史回顾 [J].
陈启懋 .
世界历史, 1994, (01) :13-19
[9]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美)詹姆斯·多尔蒂, 2003
[10]  
地区主义:理论的历史演进[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肖欢容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