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震前地下水异常特征及其物理机制

被引:5
作者
冯学才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关键词
地下水异常; 地震; 预位移; 地震前兆; 震前; 震源断层; 物理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总结了我国大震前地下水异常的共同特征,表明异常的分布区域呈椭圆状和四象限,其长轴与发震构造和等震线相一致;在极震区及其两端,异常变化幅度最大,出现时间较晚。异常呈间歇性出现,形成多次高潮。根据上述特征,本文探讨了判断未来地震的震中、震级、发震时间与震源深度的经验性规律。作者认为,震前的预位移和层间解缚是造成地下水异常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大震前予位移与地下水异常 [J].
冯学才 .
西北地震学报, 1979, (03) :63-68
[2]   构造应力引起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特征 [J].
李永善 .
西北地震学报, 1979, (01) :16-22
[3]   从震源孕育模式讨论大震前地下水的变化 [J].
郭增建 ;
秦保燕 ;
冯学才 .
地球物理学报, 1974, (02) :99-105
[4]   震源孕育模式的初步讨论 [J].
郭增建 ;
秦保燕 ;
徐文耀 ;
汤泉 .
地球物理学报, 1973, (01) :43-48
[5]  
松潘地震[M]. 地震出版社 , 朱皆佐, 1978
[6]  
海城地震[M]. 地震出版社 , 蒋凡编著,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