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城市流强度动态分析

被引:2
作者
李陈
欧向军
黄翌
徐珣
机构
[1]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区位商; 外向功能量; 城市流强度; 主要城市; 淮海经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01.8 [聚落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分析。基于城市流理论和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了分析,揭示区域主要城市之间的联系情况。经过实证测算,我们从城市流强度角度证明了淮海经济区缺少一个或多个强有力的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普遍较低,城市之间对外服务的功能弱。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广西环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研究 [J].
赵宇鸾 ;
林爱文 ;
骆建礼 .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89-93
[2]   辽中南城市群城市流分析与模型阐释 [J].
姜博 ;
修春亮 ;
陈才 .
经济地理, 2008, (05) :853-856+861
[3]   基于城市流的浙中城市群内在功能联系及其政策响应 [J].
朱华友 ;
蒋自然 .
城市发展研究, 2008, (01) :16-20
[4]   河南省城市流强度与结构研究 [J].
王海江 ;
许传阳 ;
陈志超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390-395
[5]   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密集区城市流强度分析 [J].
曹红阳 ;
王士君 .
人文地理, 2007, (02) :81-86
[6]   基于城市流分析的城市联系强度探讨——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J].
陶修华 ;
曹荣林 ;
刘兆德 .
河南科学, 2007, (01) :152-156
[7]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研究 [J].
杜军 ;
孙希华 ;
高志强 ;
李玉江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91-93
[8]   利用城市流强度划分中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以江西省为例 [J].
雷菁 ;
郑林 ;
陈晨 .
城市问题, 2006, (01) :11-15
[9]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研究 [J].
张虹鸥 ;
叶玉瑶 ;
罗晓云 ;
叶树宁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 (06) :53-56
[10]   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城市流研究 [J].
朱英明 ;
于念文 .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01) :31-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