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区东营凹陷热史分析──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31
作者
郭随平,施小斌,王良书,王捷,周光甲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东营凹陷,热历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78.9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磷灰石裂变径迹表明,东营凹陷形成后经历了一个持续的冷却热历史,在50~60Ma、20~30Ma之间经历了比较明显的冷却过程,其中20~30Ma之间的冷却是由东营组末期凹陷遭受抬升剥蚀所引起的,估算抬升剥蚀厚度为200余米。凹陷的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带深度范围为2000~3400m,与生油窗的深度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凹陷近期的快速埋藏增温使得退火带具有较高的温度范围。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裂变径迹定年标准化的研究附视频 [J].
王世成,康铁笙 .
地质科学, 1994, (01) :78-84
[2]   塔里木盆地轮南一井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及其热历史 [J].
王庆隆 ;
万景林 ;
周中毅 .
核技术, 1991, (07) :410-413
[3]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准噶尔盆地生油层热史 [J].
潘长春 ;
周中毅 ;
王庆隆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9, (01) :35-39
[4]   中国东部断块区油气藏的形成与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分布 [J].
房敬彤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7, (04) :28-35
[5]  
沉积盆地古地温测定方法及其应用[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周中毅,潘长春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