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分离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吸Cd潜力影响

被引:6
作者
刘灵芝 [1 ,2 ]
李培军 [2 ]
巩宗强 [2 ]
张玉龙 [1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万寿菊; 生物量; Cd胁迫;
D O 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11.04.023
中图分类号
S681.9 [其他];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不同施Cd水平(0、5、20、50μg/g)下,接种矿区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根系侵染率、植株生物量及Cd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提高Cd胁迫下万寿菊的根系侵染率和植株生物量;随着施Cd水平提高,各处理植株Cd浓度显著增加。各施Cd水平下万寿菊地上部Cd吸收量远远高于根系Cd吸收量,在土壤施Cd量达到50μg/g时,接种处理地上部Cd吸收量是根系的3.48倍,对照处理地上部Cd吸收量是根系的1.67倍;同一施Cd水平下接种处理植株Cd吸收量要显著高于对照。总体上,试验条件下污染土壤中分离的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万寿菊对土壤中Cd的吸收,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Cd向地上部分的运转,表现出植物提取的应用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575 / 5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丛枝菌根真菌诱导植物信号物质研究进展 [J].
王彬 ;
张金政 ;
刘新 ;
李敏 ;
刘润进 .
微生物学通报, 2010, (02) :263-268
[2]   一株龙葵内生细菌SDE06去除Cd2+的实验 [J].
曹喆 ;
罗胜联 ;
曾光明 ;
肖潇 ;
万勇 ;
苏峰 .
微生物学通报, 2009, 36 (03) :328-333
[3]   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对铜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长的影响 [J].
杨秀梅 ;
陈保冬 ;
朱永官 ;
王冬梅 ;
王幼珊 .
生态学报, 2008, (03) :1052-1058
[4]   种植密度对万寿菊生物学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J].
王立凤 ;
范文艳 ;
姜述君 ;
杨克军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6, (06) :25-28
[5]   丛枝菌根对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机理 [J].
李秋玲 ;
凌婉婷 ;
高彦征 ;
李福春 ;
熊巍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1) :2217-2221
[6]   不同施铜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海州香薷根际pH的影响 [J].
王发园 ;
林先贵 ;
尹睿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6) :922-925
[7]  
Effects of Glomus mosseae on the toxicity of heavy metals to Vicia faba[J]. SMITH Sally E,SMITH F Andrew.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6(04)
[8]  
Metal concentrations and mycorrhizal status of plants colonizing copper mine tailings: potential for revegetation[J]. CHRISTIE Peter.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 2005(S1)
[9]   接种AM真菌对黑麦草吸收和分配Cd的影响 [J].
冯海艳 ;
刘茵 ;
冯固 ;
李晓林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3) :426-431
[10]   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体吸附重金属的潜力及特征 [J].
陈保冬 ;
李晓林 ;
朱永官 .
菌物学报, 2005, (02) :28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