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秆耐穿刺强度的倒伏遗传研究

被引:81
作者
丰光 [1 ,2 ]
刘志芳 [1 ]
李妍妍 [2 ]
邢锦丰 [3 ]
黄长玲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 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
[3]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玉米; 茎秆; 穿刺; 抗倒性; 遗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沈单16和郑单958玉米单交种构成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利用自行设计的玉米茎秆穿刺仪,对玉米地上第三茎节中部椭圆形短轴垂直于茎秆进行穿刺,测定玉米茎秆穿刺阻力。通过P1、P2、F1、F2、BC1和BC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以玉米茎秆穿刺阻力为性状,研究控制玉米茎秆倒伏性的基因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两个单交种的F2分离世代群体均呈双峰分布,BC1和BC2群体分离世代呈多峰分布,说明玉米茎秆耐穿刺性遗传为多基因数量性状控制,且符合1对加-显主基因+加-显-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即D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34.5%~45.7%,多基因遗传力41.6%~56.3%,两者在控制玉米茎秆耐穿刺遗传特性上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抗倒伏性状的有效选择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133 / 21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玉米抗倒伏的研究进展 [J].
丰光 ;
黄长玲 ;
邢锦丰 .
作物杂志, 2008, (04) :12-14
[2]   玉米丝裂病发生的数量遗传分析 [J].
魏昕 ;
李丽华 ;
王娟 ;
樊庆琦 ;
兰海 ;
吴元奇 ;
荣廷昭 ;
潘光堂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08) :2235-2240
[3]   高产棉花品种泗棉3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 [J].
张培通 ;
朱协飞 ;
郭旺珍 ;
俞敬忠 ;
张天真 .
作物学报, 2006, (07) :1011-1017
[4]   利用回交B1和B2及F2群体鉴定数量性状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J].
章元明 ;
盖钧镒 ;
王建康 .
生物数学学报, 2000, (03) :358-366
[5]   水稻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控制白叶枯病抗性的基因效应分析 [J].
王建设 ;
王建康 ;
朱立宏 ;
盖钧镒 .
遗传学报, 2000, (01) :34-38
[6]  
植物数量遗传学.[M].孔繁玲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7]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M].盖钧镒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
[8]   Power of the joint segregation analysis method for testing mixed major-gene and polygene inheritance models of quantitative traits [J].
Wang, J ;
Podlich, DW ;
Cooper, M ;
DeLacy, IH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1, 103 (05) :804-816
[9]  
Mixed inheritance model for resistance to agromyzid beanfly (<Emphasis Type="BoldItalic">Melanagromyza sojae</Emphasis> Zehntner) in soybean.[J].Jiankang Wang;Junyi Gai.Euphytica.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