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场所意象转达与延续机制探讨——以长沙历史城区为例

被引:10
作者
鲁政 [1 ]
过伟敏 [2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关键词
场所意象; 空间句法; 认知地图; 历史城区; 长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特殊分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由物质遗产保护向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并重发展,使我们更加重视保护传统生活的场所内涵。本文从描述场所的可意象性表达入手,借助空间句法理论和认知地图的主观评价方法,从句法"深度"和"可理解度"两方面解析了长沙历史城区场所的空间组构机制。具体对场所结构的描述语言、场所的"分类器"机制,以及场所的可理解度这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句法分析与基于主观意象上的评价存在较高的相似性,这对于辨别场所意象强弱,并提出场所延续的自组织调适机制,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从空间的角度看城市局部地区 [J].
杨滔 .
北京规划建设, 2008, (06) :128-134
[2]   探索风土聚落的再生之道——以上海金泽古镇“实验”为例 [J].
常青 ;
齐莹 ;
朱宇晖 .
城市规划学刊, 2008, (02) :77-82
[3]   空间句法与空间认知 [J].
茹斯·康罗伊·戴尔顿 ;
窦强 .
世界建筑, 2005, (11) :33-37
[4]   城市迷宫——空间、过程与城市复杂系统 [J].
盛强 .
世界建筑, 2005, (11) :84-87
[5]   城市空间意象的句法表达方法探讨 [J].
朱庆 ;
王静文 ;
李渊 .
华中建筑, 2005, (04) :77-81
[6]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M].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单霁翔,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