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甑皮岩洞穴的形成、演化及古人类文化遗址堆积浅议

被引:13
作者
张美良
朱晓燕
覃军干
吴夏
曹建华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甑皮岩洞穴; 年代; 遗址文化层; 桂林;
D O I
10.14050/j.cnki.1672-9250.2011.03.019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研究发现甑皮岩(洞穴)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层堆积不仅具有重要的古人类活动-史前文化研究价值,而且具有旅游观赏价值,是重要的史前文化遗产,是揭示和反映中华远古文明的典型代表。据洞穴石笋、钙华测年及年溶蚀率推测,桂林甑皮岩洞穴形成年代大约是在晚更新世时期。而据文化堆积层中的陶片、古动物化石测年、炭灰和孢粉记录表明,文化层从距今12500年左右开始沉积,并于7600年结束,延续时间长达5000年。该遗址在史前考古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华南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和探求桂林历史文化的渊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考古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05 / 3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万年地书 桂林甑皮岩遗址 [J].
周海 ;
傅宪国 .
中国文化遗产, 2008, (05) :111-114
[2]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陶器的成型工艺 [J].
李文杰 .
文物春秋, 2005, (06) :30-35
[3]   桂林甑皮岩古人类遗址的旅游开发价值 [J].
冯英 ;
廖黎明 .
计划与市场探索, 2003, (10) :61-62
[4]   桂东北漓江流域的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及其分期 [J].
漆招进 .
农业考古, 2000, (01) :47-54+80
[5]   用古植被面貌重建桂林3.7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J].
刘金荣 ;
曹建华 .
中国岩溶, 2000, (01) :7-14
[6]   试论第四纪晚期中国古人类三次迁移与气候变化 [J].
陆巍 ;
吴宝鲁 .
地理学报, 1997, (05) :12-13+15-20
[7]   古气候变化的石笋同位素记录研究——以桂林盘龙洞为例 [J].
覃嘉铭 .
地球学报, 1997, (03) :32-37
[8]   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第四纪孢粉分析 [J].
王丽娟 .
人类学学报, 1989, (01) :69-76+105
[9]   甑皮岩洞穴遗址及其年代浅析 [J].
张子模 .
江西文物, 1989, (01) :1-11
[10]   甑皮岩遗址的古植物群 [J].
阳吉昌 .
大自然, 1988, (01)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