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共治的限度及其超越

被引:7
作者
陈星 [1 ]
张学敏 [2 ]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
[2] 西南大学
关键词
教育治理; 教育共治; 限度; 超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11 [教育职能];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近年来,在教育民主化和社会共治理论的推动下,教育共治逐渐成为教育治理的普遍标准。教育共治在促进教育民主化和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共治是实现教育善治的完美手段。教育共治的普遍性是有限度的,内在限度表现为教育共治容易导致教育治理偏离教育目标、权责不清和决策与监督效率低下,外在限度表现为教育共治需以一定的公民素质和社会结构以及特定的社会制度系统为基础。超越教育共治的限度,要坚持"一分为三"的方法论,理解人的复杂性,注重教育共治的本土化改造,在政府"善政"引导下自发构建教育共治制度,逐步改善教育共治的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社会共治的话语与理论脉络 [J].
蓝煜昕 .
中国行政管理, 2017, (07) :105-110
[2]   教育治理:以共治求善治 [J].
褚宏启 .
教育研究, 2014, 35 (10) :4-11
[3]   重构社会秩序 走向官民共治 [J].
俞可平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4) :4-5+127
[4]   大学的治理 [J].
德里克博克 ;
曲铭峰 .
高等教育研究, 2012, 33 (04) :16-25
[5]   公共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理论述评 [J].
张克中 .
政治学研究, 2009, (06) :83-93
[6]   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研究脉络及其进展探析 [J].
李维安 ;
王世权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7, (04) :10-17
[7]   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 [J].
鲍勃·杰索普 ;
漆蕪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1999, (01) :31-48
[8]   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 [J].
格里·斯托克 ;
华夏风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1999, (01) :19-30
[9]   对立与三分 [J].
庞朴 .
中国社会科学, 1993, (02) :79-94
[10]  
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 格致出版社 , (英) 科斯,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