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9
作者
周真刚 [1 ,2 ]
机构
[1]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2] 《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补偿机制; 利益分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构成特定的类别,加强对其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面临严峻挑战,一旦受到影响就需对其进行补偿。补偿的理论基础就在于少数民族的习惯权利的确认以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应保持一种平衡。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补偿的具体措施是利益分享,适合中国国情的利益分享方式是金钱补偿。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6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民间规范与习惯权利 [J].
谢晖 .
现代法学, 2005, (02) :3-11
[3]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哲学考察——以知识产权基本理论为研究范式 [J].
曹新明 ;
梅术文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5, (02) :16-26
[4]   我国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 [J].
吴烈俊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5) :191-195
[5]  
知识产权文丛.[M].郑成思; 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6]  
西部开发与少数民族权益保护.[M].侯远高;刘明新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7]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报告.[M].葛忠兴主编;.民族出版社.2005,
[8]  
以自由看待发展.[M].[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