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处理低碳氮比污染河水时的脱氮机理

被引:85
作者
赵联芳 [1 ]
朱伟 [1 ]
赵建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河水; 碳氮比; 脱氮; 机理;
D O I
10.13671/j.hjkxxb.2006.11.012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染河水时出现的脱氮效果不佳的问题,以受到严重面源污染的镇江古运河水为例,采用芦苇碎石床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装置研究了人工湿地处理此类低碳氮比污水时的脱氮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于污水中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表层30cm处,其去除机理主要包括填料、植物根系等对悬浮态氮的过滤、截留作用,微生物对溶解态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植物的吸收作用;湿地下部由于碳源缺乏抑制了反硝化过程,基本不能发挥除氮的作用;对于硝氮浓度高的污水,通过补充有机碳可以有效提高除氮效果,但对于氨氮浓度高的污水,补充有机碳没有明显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821 / 18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高水力负荷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湖水 [J].
汪俊三 ;
覃环 .
中国给水排水, 2005, (01) :1-4
[2]  
Root Zone Microbial Populations, Urease Activities, and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for a Constructed Wetland[J]. LIANG Wei, WU Zhen-Bin, ZHAN Fa-Cui and DENG Jia-Qi Environment Simul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State Key Joint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reshwater Ecology and Biotechnology,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2 (China).Pedosphere. 2004(03)
[3]   垂直流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水力负荷 [J].
龚琴红 ;
田光明 ;
吴坚阳 ;
丁晔 ;
李文红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3) :20-24
[4]   潜流人工湿地改善官厅水库水质试验研究 [J].
刘红 ;
代明利 ;
欧阳威 ;
刘学燕 ;
刘培斌 .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05) :15-19
[5]   复合沸石吸氮系统控制暴雨径流污染 [J].
薛玉 ;
张旭 ;
李旭东 ;
李广贺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854-857
[6]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小区污水的技术研究 [J].
何亚丽 ;
朱伟萍 .
许昌学院学报, 2003, (02) :49-50
[7]   复合构建湿地运行初期理化性质及氮的变化 [J].
贺锋 ;
吴振斌 ;
付贵萍 ;
陈辉蓉 ;
成水平 ;
熊丽 ;
邱东茹 ;
金建明 ;
李玉元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3) :279-283
[8]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应用 [J].
白晓慧 ;
王宝贞 ;
余敏 ;
聂梅生 .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9, (06) :88-92
[9]   芦苇湿地滤床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J].
唐运平 ;
米瑞兰 ;
赵景林 ;
李士荣 .
环境工程, 1992, 10 (02) :1-5
[10]  
湿地生态工程[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安树青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