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古土壤磁化率述评

被引:32
作者
鸟居雅之
福间浩司
苏黎
杜克玲
方小敏
机构
[1] 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部地球科学系
[2] 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深海研究所
[3]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
关键词
磁化率;强磁性矿物;超顺磁性颗粒;古气候;黄土-古土壤;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1999.03.012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土-古土壤是研究亚洲大陆内部过去2.60Ma间古环境变化的最好记录,特别是研究其与季风气候形成的密切关系,以及黄土扩展到日本甚至广泛的太平洋区域(北半球)等重大气候环境现象。其研究对第四纪古环境恢复具有极大的意义。最近基于黄土-古土壤而进行的古环境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是因为黄土-古土壤磁化率的变化与深海沉积物的氧同位素比的变化非常一致,指示陆相沉积物亦可作为古气候的良好代用指标。另一方面,为什么黄土-古土壤中的磁化率存在差别,特别是古土壤磁化率为什么增大等问题,已成为这10a间岩石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磁化率不单单只与强磁性矿物的含量成比例,同时也与不同种类的强磁性矿物的粒径分布有很大关系。发现在土壤化过程中形成的0.1μm以下的单畴-超顺磁性颗粒是造成古土壤磁化率增强的主要原因,它是否与生物作用有关目前仍不确定,但不论哪种情况,都可以肯定暖湿气候是古土壤磁化率增加的共同原因。磁化率增强的系统理论明确建立以来,使得从磁化率的变化来推算降水量,以及建立古气候复元的定量模型等都已成为可行。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9
页数:1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