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非生物诱导子协同作用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晏琼 [1 ]
胡宗定 [1 ]
吴建勇 [2 ]
机构
[1]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2]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
关键词
生物和非生物诱导子; 协同作用; 丹参酮; 丹参毛状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7.53 [];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考察生物诱导子yeast extract和不同非生物诱导子(Ag+,Co2+,α-氨基异丁酸)协同作用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方法:在丹参毛状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诱导子及诱导子组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种主要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yeast extract与各非生物诱导子在不同浓度下的组合对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都发挥了较好的协同诱导作用,而对隐丹参酮的协同诱导效果不显著。其中,yeast extract和Ag+(300μmol.L-1)协同作用获得了最高的丹参酮Ⅰ产量,是对照组含量的13.9倍,诱导协同作用系数为3.0。yeast extract和Co2+(100μmol.L-1)协同作用获得了最高的丹参酮ⅡA产量,是对照组含量的14.5倍,协同作用系数为2.1。yeast extract和α-氨基异丁酸(200μmol.L-1)的组合是唯一一个比单个诱导子更有效地提高了隐丹参酮产量的组合,隐丹参酮的产量达到1.28 mg.g-1,是对照组含量的30.3倍,诱导协同作用系数为1.3。结论:利用生物诱导子yeast extract和不同的非生物诱导子进行协同作用,其诱导效果比单独使用某一种诱导子的诱导效果更好,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88 / 19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诱导子促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的研究进展 [J].
肖春桥 ;
高洪 ;
池汝安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4, (05) :473-476+472
[2]   水杨酸在紫杉醇生物合成中诱导作用的研究 [J].
苗志奇 ;
未作君 ;
元英进 .
生物工程学报, 2000, (04) :509-513
[3]   丹参毛状根培养的建立和丹参酮的产生 [J].
张荫麟,宋经元,吕桂兰,刘惠灵 .
中国中药杂志, 1995, (05) :269-271
[4]   Induction of phytoalexin formation in crown gall and hairy root culture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y methyl viologen [J].
Chen, H ;
Chen, F .
BIOTECHNOLOGY LETTERS, 2000, 22 (08) :71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