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被引:14
作者
马君潞
吕剑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 实际汇率; 可贸易部门; 生产率;
D O I
10.19361/j.er.2008.04.017
中图分类号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F091.3 [近现代经济思想(1640年~)];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60207 ; 020102 ;
摘要
现有文献分别从引入需求方传导机制,引入不完全市场竞争框架,完善经济增长与实际汇率升值的传导机制,以及引入一系列宏观经济变量四方面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进行了修正和完善。但对两部门的划分、生产率的选择以及计量检验方法的运用,仍存有争论,包括人民币实际汇率在内的绝大多数检验结果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存在提供了支持的证据,不过也有一些检验对其提出了质疑。在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调整和变动趋势中,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传统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进行拓展,从而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否具有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 [J].
林毅夫 .
世界经济, 2007, (03) :3-12
[2]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两部门生产率差异的关系——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实证分析 [J].
王苍峰 ;
岳咬兴 .
财经研究, 2006, (08) :71-80
[3]   A reexamination of Balassa's productivity bias hypothesis [J].
BahmaniOskooee, M ;
Niroomand, F .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96, 45 (01) :195-204
[4]  
Exchange Rate Misalign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 Sebastian Edwards.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 1989 (1)
[5]  
Determinants of the National Price Level: Some Empirical Results[J] .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1986 (2)
[6]  
The Purchasing-Power Parity Doctrine: A Reappraisal[J] . Bela Balassa.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6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