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造力量表编制

被引:7
作者
何少颖
方沛
李洋
江怀
任志洪
机构
[1]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创造力; 创新型人才; 量表编制; 探索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
D O I
10.13342/j.cnki.cjhp.2015.01.035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编制大学生创造力量表。方法:采用文献法、访谈法以及问卷法,形成16个项目的大学生创造力量表草本,然后对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1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创造力量表由16个项目构成,包括发散性思维、才智应用和人格特征3个因子;2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模型拟合度较好(χ2/df=2.334,GFI=0.922,AGFI=0.92,NFI=0.873,NNFI=0.890,IFI=0.909,CFI=0.907,RMSEA=0.063);3量表各因子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0.756,0.672和0.867。结论:大学生创造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相关研究的可靠工具,同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医学生创新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研究 [J].
何志芳 ;
刘红宁 ;
朱卫丰 ;
叶耀辉 ;
钟凌云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 (08) :1269-1270
[2]   大学生创新素质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J].
林悦 ;
王玲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 (11) :1367-1368
[3]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 [J].
戴冰 ;
徐小林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 (07) :881-883
[4]   有关创造力研究对创新教育的启示 [J].
周治金 ;
李瑞菊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 (01) :81-86
[5]   大学生创新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 [J].
阳莉华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04) :297-299
[6]   大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关于高创造性者的特征 [J].
杨治良 ;
蔡华俭 ;
符起俊 .
心理科学, 2001, (06) :641-645+764
[7]   两岸四地大学生对创造力特征及创造力 人才的认知调查 [J].
岳晓东 .
心理学报, 2001, (02) :148-154
[8]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J].
林崇德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1) :5-13
[9]  
大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D]. 钱晶.苏州大学. 2005
[10]  
Openness to experience, plasticity, and creativity: Exploring lower-order, high-order, and interactive effects[J] . Paul J. Silvia,Emily C. Nusbaum,Christopher Berg,Christopher Martin,Alejandra O’Connor.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 200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