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晚古生代硅质岩时空分布及再扩张残留海槽演化

被引:17
作者
张宁
夏文臣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硅质岩,放射虫演替旋回,再扩张残留海,华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P588.2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硅质岩系的岩石组合和放射虫化石群的垂向变化,将华南泥盆系至中二叠统划分为5个构造层序.除早泥盆世的第1构造层序和晚石炭世的第4构造层序之外,其余每个构造层序对应出现一个放射虫生物群演替旋回.底部从无放射虫硅质泥岩带开始,向上变化为种属单调的中深海放射虫化石带,然后出现深海放射虫化石组合带,上部又出现中深海放射虫化石组合带.这种演替旋回常常与海底火山喷发过程同步,代表残留海槽的一次再伸展扩张过程.泥盆纪至中二叠世的桂东南残留海槽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化过程,早泥盆世拉赫科夫期至早埃姆斯期为残留海槽充填阶段,之后经历了三次再伸展扩张过程.东吴运动导致再扩张残留海槽封闭,形成桂东南至苏、皖、浙边界的海西造山带.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苏皖南部孤峰组放射虫动物群 [J].
王玉净,齐敦伦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5, (04) :374-387+457-461
[2]   广西南部晚古生代放射虫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J].
吴浩若,咸向阳,邝国敦 .
地质科学, 1994, (04) :339-345
[3]   安徽巢湖孤峰组的放射虫化石 [J].
王汝建 .
古生物学报, 1993, (04) :442-457+525
[4]   中国古生代放射虫十年来研究的进展 [J].
王玉净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1, (03) :237-251+350
[5]  
是华南造山带而不是华南地台[J]. 许靖华,孙枢,李继亮.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10)
[6]   湖南新田县中泥盆统棋子桥组的一些放射虫化石 [J].
盛金章 ;
王玉净 .
古生物学报, 1982, (01) :58-63+147
[7]  
广西壮族自治区岩石地层[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编著, 1997
[8]  
广西的泥盆系[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钟铿等编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