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周期效应指数值(PE)和温度效应指数值(TE)的遗传性初步研究

被引:6
作者
薛光行
邓景扬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雄性核不育,光周期效应,温度效应,遗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321.7,Q343.34 [];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对比考察了农垦58s与7001s、8902s与培矮64s及8902s与安农S 1等3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杂交组合的双亲、F1、B1、B2和F2世代的样本及每一个体的PE和TE的变异。无论双亲核不育基因的等位程度及栽培环境的光、温周期如何,在多数情况下都显示了如下的规律:(1)后代样本PE、TE的大小虽然形形色色,但都取决于其双亲。F1表示完全显性甚至超显性。(2)F2个体的PE或TE、尤其同一个体PE与TE的集成类型发生有规律的分离和超亲分离,产生形形色色的育性转换类型。在纯粹由雄性不育个体组成的F2不育分样本中也发生同样分离。(3)PE或TE的广义遗传力的估值都大于50%。据此推断PE、TE是两个可遗传并可供选择的独立性状;并对育性转换现象的遗传机制也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7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