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海原8 (1/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带及孕震构造考察研究的初步结果

被引:4
作者
环文林
葛民
王士平
常向东
张维岐
万自成
柴炽章
焦德成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
关键词
地震断层; 端部; 水平位移; 左旋走滑; 海原地震; 海原断裂带; 发震断层; 断层带; 断裂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20年海原8(1/2)级地震是近代在中国大陆内部发生的一次最大地震。本文概述了作者等人于1982—1984年对这次地震形成的地震断层带进行考察的初步结果。1.海原地震断层全长237公里。共由6段地震断层组成,各段呈有规律的斜列状组合而成,其中右行斜列部位为张性的下陷区,左行斜列部位为挤压性隆起区。显示左旋走滑活动性质。2.地震断层上左旋水平位移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以中部第3段位移量最大,最大水平错距14米,向两端逐渐变小。在同一段地震断层内水平位移也分布不均,中部较高,两端渐小,以致消失。显示出多个峰值的位错特征,这可能与海原地震复杂的破裂过程有关。垂直位移的分布与水平位移相反,较大的垂直位移分布在各段地震断层端部的斜列部位,中部垂直位移量较小。由此表明,海原地震断层是一条以左旋走滑性质为主的地震断层带。3.海原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在老构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条新的左旋走滑断层,其左旋走滑活动的起始时间大致是晚更新世中期。
引用
收藏
页码:3 / 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1920年海原地震中的最大水平位移及西华山北缘断裂地震重复率的估计 [J].
宋方敏 ;
朱世龙 ;
汪一鹏 ;
邓起东 ;
张维歧 .
地震地质, 1983, (04) :29-38+87
[2]   海原地震断层(景泰段)全新世活动及海原地震水平断错 [J].
周俊喜 ;
刘百篪 .
西北地震学报, 1983, (04) :104-105
[3]  
一九二○年海原大地震[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