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冷涡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29
作者
李爽 [1 ,2 ]
丁治英 [1 ]
戴萍 [3 ]
刘云桦 [4 ]
韩颖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辽宁省鞍山市气象局
[3] 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
[4] 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
关键词
东北冷涡; 暴雨; 强对流; 冷涡结构; 平流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系统性回顾2010年以来关于东北冷涡的气候特征、暴雨特征、强对流特征、冷涡的结构和发生发展机制、冷涡与平流层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直接受冷涡控制的东北地区,还包括冷涡外围地区,如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和西南地区,这有利于加深对东北冷涡天气系统的全面认识,从而提高冷涡天气的预报水平。并且展望了东北冷涡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即采用新理论方法和较高分辨率资料,不局限于研究其内部结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冷涡产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运动特征、发展和触发机制,还应探讨冷涡与其他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特别是冷涡外围地区。另外,冷涡与平流层的相互作用也值得进一步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1]   近50年来东北冷涡暴雨过程动力条件诊断和水汽条件分析 [J].
王黎黎 ;
魏婷婷 .
气象灾害防御, 2014, 21 (04) :10-13
[2]   一次强对流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反演及预警分析 [J].
韩文宇 ;
杨丽丽 ;
杨毅 .
干旱气象, 2014, 32 (05) :810-818
[3]   一次东北冷涡不同阶段强对流天气特征对比分析 [J].
应爽 ;
袁大宇 ;
李尚锋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 (04) :9-18
[4]   一次东北冷涡暴雨数值模拟及动力诊断分析 [J].
任丽 ;
杨艳敏 ;
金磊 ;
韩冰 ;
关铭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 (04) :19-25
[5]   一次强对流天气及其中短时强降水的成因分析 [J].
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 ;
王元 ;
王亦平 ;
费启瓅 .
气象科学, 2014, 34 (04) :457-464
[6]   黑潮冬季海温对我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预测信号的增强 [J].
高辉 ;
高晶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4, 36 (07) :27-33
[7]   一次罕见的左移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 [J].
叶更新 ;
刘壮华 ;
刘国禹 .
干旱气象, 2014, 32 (03) :431-438
[8]   2013年华南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与低频信号特征 [J].
胡娅敏 ;
翟盘茂 ;
罗晓玲 ;
吕俊梅 ;
覃志年 ;
郝全成 .
气象学报, 2014, 72 (03) :465-477
[9]   干空气入侵对东北冷涡降水发展的影响 [J].
沈浩 ;
杨军 ;
祖繁 ;
荣昕 .
气象, 2014, 40 (05) :562-569
[10]   “0702”山西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 [J].
苗爱梅 ;
郝振荣 ;
贾利冬 ;
李苗 .
高原气象 , 2014, (03) :78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