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漯河市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4
作者
胡燕平 [1 ]
林勤 [1 ]
田秀霞 [2 ]
程锦霞 [1 ]
惠付梅 [1 ]
王颖 [1 ]
董羽仑 [1 ]
单铁良 [1 ]
机构
[1] 漯河市气象局
[2] 邯郸市气象局
关键词
暴雪; 低涡; 切变线; 低空急流; 水汽通量散度;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07.s1.024
中图分类号
P458.3 [个例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月漯河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阶梯槽的形成和维持,为这次强降雪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中低空低涡切变线是主要影响系统;冷平流的持续使近地面层气温降至0℃以下,有利于雪的形态维持;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的耦合,使上升运动加强;低空急流输送了充沛的水汽,大气中水汽处于饱和状态有利于提高降水的转化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一次区域暴雪过程中的等熵位涡分析 [J].
席世平 ;
寿绍文 ;
范学峰 .
河南气象, 2006, (04) :17-19
[2]   一次强降雪的雷达PPI速度图像分析 [J].
安新宇 ;
李毅 ;
史玉严 ;
张少文 .
内蒙古气象, 2004, (04) :15-16
[3]   青海东部一次强暴雪天气的Q矢量诊断分析 [J].
李加洛 ;
达成荣 ;
刘海明 ;
贾红莉 ;
韦淑侠 .
气象, 2003, (09) :8-12
[4]   一次罕见的山东暴雪天气的对称不稳定分析 [J].
盛春岩 ;
杨晓霞 .
气象, 2002, (03) :33-37